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管理

预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来源: 政教处 发布时间:2023-02-27 16:45 浏览次数:5107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攻击性较强,又有强烈的同伴交往需要,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致使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光学生矛盾事件时有发生如不及时发现制止,学生矛盾极易发展成校园欺凌事件。所以请各位家长务必了解校园欺凌的一些知识,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教育和防范

一、如何判断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否为校园欺凌

(一)认定构成校园欺凌的四个要素

1.校园欺凌指的是学生之间发生的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即蓄意或恶意欺凌其他学生,意在给对方造成伤害后果。

3.行为人通过肢体、语言或媒体等手段实施欺凌或侮辱行为。

4.行为人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后果。

(二)校园欺凌行为类型

1.直接欺凌:欺凌者用身体动作直接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

2.语言欺凌:欺凌者以口头语言形式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

3.媒体欺凌:欺凌者利用QQ、微信、短信等媒体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

4.间接欺凌:欺凌者借助第三方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例如造谣离间、群体排斥等)。

(三)校园欺凌(欺负)行为的特点

1.力量不对等 欺凌不是两个力量对等的孩子之间因冲突而起的搏斗。欺凌者一般会比被欺凌者更年长、更高大、更健壮、语言能力更好、社会地位更高;欺凌者比被欺凌者拥有更多的力量或影响。

2.旨在伤害或达到敌意的目的 欺凌是以伤害为目的的一种行为,意味着要给被欺凌者造成情感或身体的伤害,并以引欺凌者的痛苦为乐;欺凌就是为了排斥,为了嘲弄,为了侮辱。该行为不是意外或过失,不是任何的口误、开玩笑或无意的排斥。

3.欺凌行为三要素:意图伤害/重复且长期/权力关系不平等。

二、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对方的言语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为自己争取时间

5在学校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及时找老师或家长解决

6穿戴不要太过奢侈,尽量低调,不过于招摇

7.外出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返校、回家。

三、家长如何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暴力

首先要告诉孩子一旦遭受欺凌一定要主动告诉老师、家长。其次需要老师、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当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就说明孩子极有可能正在遭遇校园欺凌或其他伤害事件,请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1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2表现出焦虑,易怒,脾气变得暴躁。

3胆小沮丧战栗做噩梦悲伤甚至试图自杀。

4身体出现伤痕,或无明确原因的头疼或肚疼。

5书本或者衣服被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

6比原来少话,将自己封闭。

7.携带刀具,可能是为防身。

8.过度索要、甚至是偷窃家里的钱物,撒谎说老师收费或买学习用品。家长要在孩子花钱的事上保持警觉,如果孩子这样,可能被同学索要钱财或打游戏充值。

9找各种理由推迟上学或告诉家长不想上学了。

10.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意回避

四、发现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受害孩子的家长如何应对欺凌和暴力

1.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确认情况与老师商议解决办法;注意不可言语过激,避免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直接与孩子讨论。通常孩子会因为羞耻和尴尬而不愿和父母谈论,所以应该要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你,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3.遭遇欺凌后无论孩子表现出何种行为和状态,家长都要耐心陪护孩子,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鼓励和等待孩子说出实情。

4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出现害怕上学、出门、焦虑等情况,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你的孩子内向害羞而缺少社交,应帮他多参加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二)实施欺凌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1跟你的孩子讨论校园暴力行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辨是非。切忌认为孩子没受别人欺负就行,从而不闻不问,这样是害了孩子。

2清楚明确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学校、老师、社会、法律都不容许这样的行为。跟你的孩子讨论受害者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让孩子设想自己被欺凌的感受,陪同孩子向对方真诚道歉。

3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惩罚的方式要与你的孩子的施暴行为有关,且符合他的年龄与身心发展,这样的惩罚可宣示你的权威,表明做错事会承担相应后果,并有效阻止施暴行为。

4花时间陪你的孩子并且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活动规范。强对孩子参与活动行踪的掌控,了解他的社交关系确定是否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

5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合作矫正孩子的行为,及时掌握孩子的转变情况。

6.适时表扬孩子悔改担当负责的表现,赞美孩子非暴力行为鼓励孩子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7家庭成员间不应出现暴力行为,家庭暴力行为会导致孩子在学校产生暴力倾向,影响学生处理解决问题方式。

(三)参与和旁观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1如果孩子与欺凌者关系较近是欺凌者的朋友,站在欺凌者一方进行帮腔声援、助威,拍摄欺凌行为和被欺凌者,也属于欺凌行为的参与者。

2在现场即便没有实际参与,也视为助威欺凌者,纵容欺凌行为,因此,旁观行为也是错误的。欺凌者在人多时会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而加重欺凌和暴力行为如果与双方都不认识,也不能为了看热闹而旁观。

3告诉孩子,既不能实施欺凌和帮助实施欺凌,也不能做旁观者。

4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

5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

6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我们都会对孩子严格要求,但严格不是严苛,不是辱骂,不是逼迫。孩子长大很快,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对被欺凌的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影响其健康成长,而且欺凌者往往也会成为受害者,同时也破坏正常的学校秩序。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

 

 

定西陇中护理学校

2023年2月12日